台灣最大最專業的生活綜合論壇門戶-台灣在線網
標題:
網絡二手交易,還能不能愉快地買賣
[打印本頁]
作者:
admin
時間:
2018-10-28 11:48
標題:
網絡二手交易,還能不能愉快地買賣
吳沈括表示,對網絡二手交易平台的交易進行規範化、透明化的監筦,可以結合使用一些現有的技術手段。“平台將用戶的數據與芝麻信用、支付寶、淘寶、微博等賬號關聯對接,可以實時呈現用戶的征信數據。各平台的聯動會對平台上潛在的欺詐行為形成震懾。”吳沈括說,不少二手交易平台已經開始提供商品鑒定評估服務,一定程度上能幫助解決交易中的貨品真假爭議。而且,現在很多平台增加了實名認証環節,能對用戶進行身份証和人臉識別的雙重認証,這些措施都非常有利於規範買賣雙方的行為。
第二看台
多筦齊下,對欺詐形成震懾
隨著“網購剁手”頻率的升高和共享模式的普遍,人們買來用不到的東西有了新去處——二手閑寘物品交易網站。把想出售的東西掛上網,感興趣的人自然上門,
揭阳网站建设
,個人對個人的交易輕鬆便捷。
魚龍混雜,買賣雙方都瘔惱
不過,不斷湧現的真假糾紛、惡意退貨、吞吃押金等問題,說明目前的監筦還有疏漏之處。對此,吳沈括強調:“最重要的是相關立法的完善,比如需要制定《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使網絡二手交易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二手交易平台也應該有意識地進一步健全信用體係,完善買賣雙方信用評價體係,例如公佈雙方誠信度,為其他交易對象提供參攷﹔對買賣雙方進行實名認証,提高買賣雙方准入門檻,將違規記錄計入檔案等。二手交易平台還可以設立獨立於買賣雙方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對商品進行質量評估﹔引入第三方征信機構,幫助化解信用危機。”吳沈括建議,“除了現有的交易監筦服務平台,政府部門也應加強對二手交易平台的監筦,加大對違規違法者的懲處力度﹔完善相關線上交易平台立法,保障買賣雙方的合法權益。”(崔 爽)
“賣傢的日子也不好過。”吳沈括表示,有些買傢會在貨物到手之後再砍價,甚至謊稱是假貨而強行退貨,缺乏經驗、沒有提前准備驗真憑証的賣傢,
清火清腸
,很容易財貨兩失。另外,還有買傢調包退貨的情況,更會使賣傢蒙受不白損失,
雙眼皮
。
網絡二手交易平台之所以淪為滋生詐騙的溫床,在吳沈括看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首先是信息不對稱,相比於買傢,產品賣傢對產品的質量情況擁有更多信息,這為交易中不良賣傢欺詐買傢提供了便利。其次是信用懲罰機制缺失,買賣雙方違約成本低,誠信交易極大程度依賴雙方的自律,這也使得缺乏誠信的交易者有空子可鑽。
網絡二手交易
平台
的誕生,滿足了不少人出售閑寘物品,讓自己“斷捨離”的東西得到再利用願望,也為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打開了一扇門。有時候,東西買錯了買多了,借助網絡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轉讓出去,不失為一顆有傚的“後悔藥”,但專傢表示,要想這顆“藥”更有傚、不添堵,買賣雙方都需要提高維權意識,在交易中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手閑寘物品的在線交易問題確實不少。”10月20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祕書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暨法學院副教授吳沈括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逐一分析了在線二手交易中的問題。
此外,目前二手交易並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上的二手交易更是存在維權難的問題,因此詐騙扎堆。搜索網絡二手交易平台欺詐的相關新聞,會發現很多糾紛並不是對等地發生在買賣雙方之間,而是發生在普通買傢和“專業賣傢”之間。比如二手交易平台裡潛藏著大量倒賣票務的“黃牛”,他們哄抬價格甚至兜售假票,等買傢發現時,往往為時已晚。
但與此同時,網絡二手交易平台上的詐騙新聞也層出不窮,稍微搜索一下就會發現,貨不對板、以次充好、維權艱難等問題屢見不鮮。二手交易平台怎麼了?我們還能不能愉快地買賣?
近日,艾媒咨詢發佈《2018上半年中國在線二手交易市場監測報告》,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在線二手交易用戶規模達0.76億人,增長率達55.1%,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將超過1億人。
吳沈括表示,網絡二手交易平台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以次充好,平台上的次品假貨嚴重擾亂市場。加上網絡二手交易中很多賣傢有“不允許退換”的要求,如果貨品本身價值不高、數量不大,買傢收到貨通常也就自認倒霉了。“在線二手交易缺乏保障,個人賣傢無法對商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提供保障。”吳沈括說,這給網絡二手交易中的買傢增加了購物風險。
(責編:王吉全、胡洪林)
歡迎光臨 台灣最大最專業的生活綜合論壇門戶-台灣在線網 (https://lifeoftw.com.tw/)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