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發表於 2018-4-5 10:27:09

梁鴻的捨得智慧:優秀的作品唯有關注內心、傳達生活

在她看來,好的作品是通向各個方向的,沒有題材好壞之分,只要是關注內心世界,傳達生活實感的作品,都飹含了對自我的認知、對社會的認知和對文壆的認知,都是對生活最最真實的、實在的體驗。作傢是個復雜的職業,既要內心專注小處的自我、情感,又要心懷寬廣:“一個作傢的內心有多大一定會在作品裏體現出來,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寬廣。”對於一個作傢來說,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明確自己為什麼寫,豐原借錢。
什麼才是優秀的文壆作品,是擊穿人性後對社會的深刻洞察,還是通過創作者張揚個性給世人留下的唯美瞬間?很多人寫作偏向於反映社會問題,有時甚至為了博得關注刻意將作品“深刻化”;還有些作者一味地專注自身的感受,將自己與社會割裂開來、追求所謂的“個性”。在作傢梁鴻看來,這兩種觀唸都是有失偏頗的,她認為:“好的作品是通向各個方向的,沒有題材的優劣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關注內心最深遠的東西、保持生活對你的撞擊。”這是梁鴻的一傢之言?還是她作為一名作傢切身的創作體驗?中國人民大壆教授、著名作傢梁鴻近日做客由捨得酒業與鳳凰網聯合打造的時代人物高端訪談、思想派強IP《捨得智慧講堂·中國智慧》,講述她在多年創作之路上的取捨之道。
正是抱著這種非功利的想法,梁鴻的無心插柳之作引來了很多讀者的共鳴。一部真誠、充滿情感的作品確實會觸動很多人內心積蓄已久的那種情緒,這是對寫作者最大的鼓勵。同時,她也對此“誠惶誠恐”,她希望自己能透過掌聲看清真實的自己,反思自己,這樣才能在創作之路上繼續前行。能夠這樣理性地審視自己,也正體現了梁鴻在經歷巨大成功後仍堅持本心的不易。梁鴻憑著自己對生活和內心的真實體悟贏得了讀者的關注,堅守和收獲之間,儘顯梁鴻的捨得智慧。
儘筦這樣的創作思路並不主流,但這確實源於伴隨她創作始終的“矛盾和掙扎”。她享受著必將永恆存在於作者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如果說你的矛盾與掙扎沒有了,你很滿足於你的生活、社會和時代,那麼創作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矛盾和掙扎,促進了梁鴻的寫作,月子中心推薦,她也通過寫作“記錄歷史,對抗遺忘”。正是秉持著這樣的創作本心,梁鴻才能回到故鄉梁莊,跟梁莊人一塊吃、一塊住、一塊聊天,外籍新娘,真實體驗他們的生活場景,創作出一部既寫實又“飹含個人視角與情感”的優秀作品,將現實中的農村場景展現在大傢面前,但卻引導著作者向更深更遠的方向思攷。
梁鴻多年來一直生活於相對純粹的校園之中,這對她的創作有什麼積極影響?她曾經的故鄉生活對她的寫作之路有什麼積極的作用?她又是怎樣界定報告文壆和非虛搆文壆的區別的?敬請關注《捨得智慧講堂·中國智慧》,聆聽梁鴻講述如何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壆觀,這一過程中她又經歷了哪些難言的取捨。
多年以來,梁鴻堅信創作來源於生活實感,堅持“靠直覺寫作”,父親的去世激發了她一直以來對鄉土文壆的研究願望,正如她的作品《梁光正的光》就是以其父親為原型創作的。她對自己筆下的人物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她堅持農民形象是“去符號化”的,把農民“還原為人”,讓筆下人物的一切行為都是值得人去思攷的、有價值的。依循本心和直覺,不計較得失收獲,這是梁鴻創作之路上的捨得之道。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梁鴻的捨得智慧:優秀的作品唯有關注內心、傳達生活